处在信息时代,大脑为何空空如也?

贡献者:🦩🦩小鹤音形养老中 类别:简体中文 时间:2025-05-01 21:23:20 收藏数:137 评分:0
返回上页 举报此文章
请选择举报理由:




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错字
从前,人们像守着一口浅浅的水井,每日能汲取的水量有限,却对每一滴都珍视非常。一本书可以传
阅整个村落,一张报纸能够翻看到字迹模糊,一则消息经过口耳相传竟能跨越山河。那时的信息世界
如同荒漠,偶遇一片绿洲便令人欣喜若狂,人们用记忆的容器小心保存每一滴知识的水珠。
今人却站在信息的汪洋前,手持无限容量的容器。搜索引擎是阿拉丁神灯,能满足任何求知愿望;社
交媒体是永不关闭的市集,叫卖声此起彼伏;推送算法比我们自己更了解那隐秘的喜好。我们像闯入
糖果店的孩子,起初兴奋地抓取各种色彩鲜艳的糖果,直到口袋撑破,才发现自己根本尝不出甜味了。
感官的过载带来一种奇特的麻木。我们滑动屏幕的手指越来越快,目光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,大脑像
过度运转的机器开始选择性忽略。信息如雪花般纷飞,却在触及意识的瞬间融化消失。我们以为自己
无所不知,实则一无所知;以为在主动探索,实则在被动接收;以为拥有无限自由,实则困在算法编织的茧房里。
古人面对信息稀缺,发展出深度思考的能力,能将有限的信息反复咀嚼直至吸收全部养分。今人面对
信息过剩,急需培养的则是甄别与舍弃的智慧。知道不读什么比知道读什么更为重要,能够关闭信息
流比不断打开新链接更需要自制力。在这个意义上,信息素养已不仅是对知识的获取能力,更是对注
意力的保护能力。
信息从未如此易得,专注却从未如此昂贵。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学习古人的那种珍视——不是对信息本身
的珍视,而是对自己有限生命能量的珍视。毕竟,真正的知识不在于占有多少信息,而在于能否将其转
化为理解世界的智慧。
声明: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,仅供打字交流使用,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特此声明!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文章热度:
文章难度:
文章质量:
说明:系统根据文章的热度、难度、质量自动认证,已认证的文章将参与打字排名!

本文打字排名TOP20

登录后可见